行業新聞TRADE
節能減排,減了什麼增了什麼
2015-06-29 09:42:33|點擊次數:

污染減排,削減的不隻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更深的層次和含義上,削減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負擔。

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在當前中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地方保增長的心情越來越急切的形勢下尤為必要。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日前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時,向人們敲響了警鐘。"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8個約束性指标中,森林覆蓋率指标因缺乏年度數據難以準确評估,節能減排兩個指标進展則相對滞後。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間,要完成規劃中規定的節能減排任務,形勢比較嚴峻。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各級地方政府、環保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污染減排工作近兩年來不斷穩步推進,2007年中國污染減排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3.14%和4.66%,實現了雙下降;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别下降2.7%和4.2%。

這一成績的取得,在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GDP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在較高水平的背景下,尤顯來之不易。在為成績感到振奮和鼓舞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鞏固這一成果,進而取得更大的進展,最終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标,需要堅持不懈地付出更大的努力。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國許多地方也在猝不及防下遭受重創,急于恢複生産、激活經濟和确保增長的心态帶來的決策,很可能會使污染減排工作的深入推進遭受沖擊。

雖然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污染減排對于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将其列為重點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将污染減排僅僅看成是一項環保工作,将保護環境、污染減排與經濟社會建設割裂開來,在經濟環境良好、資本積累順利的形勢下,能夠順應國家的要求開展減排工作,而一旦遭遇市場波動、GDP增幅有所回落,難免放松環保要求,甚至動搖完成污染減排的決心。

迫于外力下的行動,始終難以成為自覺的行動,行動的效果也往往會因此而大打折扣。要真正凝聚起推進污染減排的内在動力,就必須清楚地了解污染減排到底使我們減輕了什麼,又讓我們增加了什麼。

當前我國面臨的嚴峻經濟形勢已清晰地顯示,國際金融危機隻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而長期以來沿襲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以及由此産生的種種弊端與痼疾,才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内在制約。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行業盲目擴張、過快增長,不僅使我們背負了資源環境消耗的巨大代價,更使我們在國際經濟競争格局中處于産業和經濟鍊低端的不利地位,一旦卷入經濟危機的旋渦,極易成為犧牲品。資源環境成本的外部化,又導緻我們過度地消耗了支撐發展的基本生産要素,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保障、後勁和動力。這,才是我們必須正視和必須立刻着手解決的迫切問題。

污染減排,正是化解這一深層次矛盾,消除這一關鍵症結的重要手段。污染減排削減的絕不是單純的污染物排放,更是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中長期背負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沉重負擔。通過結構減排,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以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經濟格局,推動國家經濟走向世界經濟鍊的高端,憑借内在實力的提高,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通過工程減排,促進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削減,為區域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增加自身未來發展和參與國際競争的潛力;通過管理減排,規範企業的生産行為,使企業依靠參與循環經濟、實行清潔生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國際貿易的平台上占據有利地位。

一言以蔽之,污染減排,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增,擴大發展的空間,增強發展的後勁,豐富發展的基礎,提高發展的質量。

為保證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國家制訂了擴大内需的多項措施,并提供了巨大的資金保障。生态環境保護,被列為重要内容之一。這說明,保增長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标并不沖突,加強節能減排領域的投資本身也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完成污染減排指标,才能有效推動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使我國經濟的核心競争優勢有效聚集。

棄,是為了取。抛棄了污染,才能形成科學發展的空間和能力。堅持污染減排不動搖,無論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還是未來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來說,都别無選擇。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