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TRADE
節能減排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5-06-29 09:45:15|點擊次數:


前言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産業和基礎産業,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産業關聯度高,經濟總量大,産品應用範圍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為适應國内外形勢新變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石化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整體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本規劃内容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和生物化工等。

本規劃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編制,是引導市場主體行為、配置政府公共資源以及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是指導石化和化學工業未來五年持續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

本規劃配套發布《烯烴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四個子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産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行業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1.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據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底,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約3.5萬家,全部從業人員約608萬人,資産總計約5.25萬億元。2010年,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産值7.64萬億元(現行價格),"十一五"年均增長22.3%(見表1)。

表1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主要經濟指标表

(%)

1工業總産值(億元)279617635122.3

2利潤總額(億元)806479342.8

3固定資産投資(億元)2734895926.8

4進出口額(億美元)1489317116.3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石化化工生産和消費大國。成品油、乙烯、合成樹脂、無機原料、化肥、農藥等重要大宗産品産量位居世界前列,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見表2)。

表2主要産品産量表單位:萬噸

(%)

1成品油(含汽煤柴油)17477252777.7

2乙烯756141913.4

3合成樹脂2141436115.3

4合成纖維單體741137413.1

5合成橡膠18131011.4

6化肥(折純)517866205.0

7農藥(折100%)11523415.3

8硫酸(折100%)454570609.2

9純堿(折100%)142120297.4

10燒堿(折100%)1240208711.0

2.産業結構調整加快

産品結構進一步改善。車用汽油質量全面達到國Ⅲ标準,三大合成材料的保障能力、産品差别化率和檔次進一步提高,高濃度化肥比重達80%,重質純堿比重達50%,離子膜燒堿比重達80%,輪胎子午化率達80%,高毒高殘留農藥比重下降到5%左右。有機矽、有機氟、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開發步伐加快,高附加值産品比重不斷增加。淘汰電石落後産能305萬噸。資源密集型出口結構得到改善。

産業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2010年千萬噸級煉廠已達20個,占國内總能力的49.6%;形成6個百萬噸級乙烯生産企業,現有蒸汽裂解制乙烯裝置平均規模達54萬噸/年。産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形成24個百萬噸級大型化肥生産企業,大中型化肥企業産量占總産量的70%以上,聚氯乙烯、純堿、染料、輪胎行業前十大企業産量分别占總産量的52%、60%、80%、70%。

投資主體呈多元化發展。石化化工産業已基本形成大中小企業并存、多種所有制經濟協調發展的格局。大型石化化工企業集團國際化步伐加快,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有4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一批創新能力強、專業特色突出、生态環境友好的新興化工企業進一步成長。

3.基地化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化工集聚區及22個煉化一體化基地。沿海地區依托市場和國内外資源,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建設了一批以高端産品為特色的化工産業園區。上海、南京、甯波、惠州、茂名、泉州、獨山子等化工園區或基地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依托煤、鹽、化學礦等資源,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化工産業基地,包括蒙西、甯東等大型煤化工及煤電化一體化基地、環渤海灣堿業、雲貴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鉀肥等一批大型生産基地。

4.技術裝備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千萬噸級煉油加氫反應器、循環氫壓縮機等關鍵設備,百萬噸乙烯"三機"(裂解氣、乙烯、丙烯壓縮機)立足國内制造;大型乙烯裂解爐、乙烯冷箱、聚乙烯、聚丙烯成套設備、化肥關鍵技術與裝置、大型空氣分離裝置已基本實現自主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30萬噸合成氨等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術;大規模二苯基甲烷異氰酸酯(MDI)、巨型工程子午胎、全氟離子膜工程技術、膜極距複極式離子膜電解槽、煤制油、甲醇制烯烴、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以及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取得突破,并相繼建設了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示範工程。

5.節能減排初見成效

2010年化學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累計降低

35.8%,年均降低8.5%。"十一五"期間化學工業污染物減排紮

實推進,成果顯著(見表3)。表32005-2010年化學工業減排情況單位:萬噸


116.853.617.533905270

104.043.614.130900612.1

11.0%18.7%19.4%8.9%82.7%

注:以上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數據。

(二)存在的問題

1.部分産能增長過快,落後産能仍占一定比重

近幾年我國傳統煤化工産品産能擴張較快,2010年,合成氨、甲醇和電石産能分别占全球産能的35%、50%和97%。部分地區未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等制約因素,有盲目規劃、發展煤化工項目的趨勢。輪胎、純堿、燒堿和電石法聚氯乙烯等傳統化工産品過快

增長,過剩态勢日趨嚴峻。2010年部分産品開工率見表4。表42010年部分産品開工率單位:萬噸


電石2400146260.9

甲醇3840157441.0

二甲醚100025025.0

醋酸63038461.0

在煉油、化肥、燒堿等行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後産能,資源消耗高,"三廢"處理措施不到位,技術裝備水平低,原料配套條件差,影響行業整體競争力。

2.産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隐患突出

我國石化化工産業存在區域布局分散,一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偏低,産業内容雷同、特色不突出等問題。目前,部分非燃料型煉油企業不具備煉化一體化條件,石化資源利用不盡合理。部分地區化肥、甲醇等化工企業既遠離資源産地,又不靠近市場,原料和産品均需長距離調運。

随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衆多老化工企業逐漸被城鎮包圍,安全防護距離不足等問題凸顯。部分處于城鎮人口稠密區、江河湖泊上遊、重要水源地、主要濕地和生态保護區的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已成為重大安全環保隐患。

3.高端産品比重偏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石化化工産品仍以中低端和通用品種為主,高端産品短缺。新技術新産品産業化進程較慢,缺少具有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部分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和高端産品主要依賴進口,化工新材料及其部分單體缺口嚴重,工程塑料、特種橡膠和高性能纖維總體保障能力不足50%。

4.能源資源約束加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目前,我國原油、天然氣、鉀資源、天然橡膠、硫資源等大宗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内外能源資源價格大幅震蕩上行,北方及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等,已成為影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部分原料對外依存情況見表5。

表52010年部分原料對外依存情況


(淨進口量/表觀消費量,%)53.811.744.372.059.4

據初步統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固總量分别居全國工業行業第2位、第4位和第5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居全國工業前列。

二、發展環境

(一)面臨形勢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内外經濟形勢将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既面臨有利的機遇,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從國際看,随着國際經濟秩序深入調整,全球石化産業發展重心快速向具有資源優勢的中東地區和擁有市場優勢的亞太地區轉移,産業格局将會發生變化。"和平、發展、合作"的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石化化工企業廣泛、深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争。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競相加快開發新技術,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産業,發達國家繼續占據國際競争的制高點。世界局部地區政治沖突和經濟動蕩,國際原油價格将會出現大幅波動。一些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促進部分行業良性發展、改善境外産品市場準入條件的同時,也加劇了部分石化化工産品的市場競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使化工領域貿易摩擦頻發,圍繞市場、資源、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競争更趨激烈。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又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從國内看,"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将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不斷深入,石化化工産品内需市場潛力巨大。随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要求石化和化學工業必須加快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相關産業的更高需求。随着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實施,石化和化學工業在資源保障、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環境治理、安全生産等方面,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形勢和任務。

(二)需求分析


以"十一五"國内石化化工産品消費情況為基礎,綜合考慮"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相關行業發展情況,采用多種方法測算,預計"十二五"時期大宗石化化工産品的需求增長低于同期GDP的增長,高端石化化工産品增長率略高于GDP增長速度。其中,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産品有:成品油、烯烴、鉀肥等剛性需求較大的産品,對二甲苯(PX)、己内酰胺、乙二醇等進口量較大的産品,天然氣、輕烴等低碳原料與産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專用化學品。主要産品需求預測見表6。

表6主要産品"十二五"需求預測單位:萬噸



油品成品油16859245157.8%320005.5%

烯烴乙烯(當量)*1785296010.6%38005.1%

丙烯(當量)*134621509.8%28005.4%

聚乙烯1049170610.2%21004.2%

合成樹脂聚丙烯82312959.5%16505.0%

聚氯乙烯79212559.6%16005.0%

己内酰胺*70.51119.5%20012.5%

合成纖維乙二醇5098009.5%10205.0%

單體精對苯二甲酸*120517207.4%24006.9%

丙烯腈*1221656.2%2104.9%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6111513.5%1404.0%

丁二烯橡膠*458413.3%1003.5%

有機原料甲醇666209225.7%350010.8%

苯乙烯42869010.0%8805.0%

純堿125118508.1%23504.9%

無機原料燒堿1159194010.9%24504.8%

電石885170013.9%22005.3%

續表



化肥氮肥(折純)355040862.9%43501.3%

磷肥(折純)113614755.4%14900.2%

鉀肥(折純)735712-0.6%7701.6%

新材料工程塑料*13523511.7%38010.1%

有機矽單體*5511014.9%19011.6%

聚四氟乙烯*2.44.513.4%6.88.6%

其他農藥(折100%)*54612.5%651.6%

染料47584.3%703.8%

輪胎億條*1.152.8519.9%4.007.0%

注:(1)除乙烯、丙烯外,2005、2010數據均為表觀消費量。(2)帶*的為行業統計數據。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優化産業布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聯合重組、淘汰落後、技術改造、安全生産、兩化融合力度,提高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石化和化學工業集約發展、清潔發展、低碳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内需為主。立足國内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适當增加成品油、烯烴等剛性需求及化工新材料等市場缺口較大産品的生産能力,提高農用化學品的保障供應能力,為全社會及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供給。

堅持結構調整。繼續堅持原料多元化、上下遊一體化、集約化、基地化發展模式。發展高端石化化工産品,提高差異化、高附加值産品比重,淘汰落後産能。優化産業布局,規範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

堅持技術進步。加強關鍵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研發,提高科技創新對産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化工新材料、石油替代、低碳環保等新興産業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步伐。加大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産業整體技術與裝備水平。

堅持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産,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廣新型、高效、低碳的節能節水工藝,積極探索有毒有害原料(産品)替代,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産生和排放。積極推進城市人口集中地和重要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地區的石化化工企業轉型或搬遷改造,消除重大安全環保隐患。

堅持國際合作。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化學品管理機構相關活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繼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能源和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并購和重組。

(三)發展目标

1.總量目标

"十二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總産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學工業總産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

2.結構調整目标

組織結構:到2015年,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超過600萬噸/年,石油路線乙烯裝置平均規模達到70萬噸/年以上。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輪胎等行業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

原料結構:烯烴原料多元化率達到20%,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氮肥産能比例提高到30%,低階煤和低品位礦産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産品結構:發展高檔潤滑油、工藝用油、高等級道路瀝青、特種瀝青;石化化工産品質量全面提升,烯烴國内保障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烯烴下遊産品品種進一步豐富;單質肥複合化率逐步提高,專用肥規模逐步擴大;子午線輪胎、離子膜燒堿、環境友好型塗料和綠色工藝的染料等比重明顯提升;高毒高殘留農藥比例降至3%以下;氟矽材料、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聚氨酯及中間體、高性能纖維、功能高分子材料及複合材料、新型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産品國内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布局結構:成品油"北油南運"狀況得到改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産業區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産基地;配合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東北、西北、西南石化産業布局。傳統煤化工布局分散狀況得到改善,現代煤化工産業向資源地集中;原料産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産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園區和基地建設更加規範完善。

3.技術創新目标

到2015年,行業科技投入達銷售收入的1%以上。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裝備,産業核心競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批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産品實現産業化。建立和完善一批企業技術中心。

4.節能減排目标

全面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标,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别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煉油裝置原油加工能耗低于86千克标準煤/噸,乙烯燃動能耗低于857千克标準煤/噸,合成氨裝置平均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标準煤/噸。

四、重點任務

(一)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

1.促進企業兼并重組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産業關聯企業,以資産、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通過整合、參股、并購等多種形式,實施兼并重組,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産業集中度,形成若幹個國際化大型石化化工企業集團。支持和引導各類所有制石化化工企業間的合作和發展。鼓勵中小石化化工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廣泛參與國際間的重組活動。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結構合理,上下遊企業協作配套的産業組織體系。

專欄1促進企業兼并重組

01石化推動大型石化企業強強聯合,開展戰略合作,優化産業布局和上下遊資源配置。鼓勵企業間、相關産業間聯合布局和一體化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産業集群。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并購、重組或投資合作,增強抵禦國際市場風險能力。

02煤化工突破現有煤化工企業的生産經營格局,鼓勵石化化工企業與煤炭、電力等企業聯合,形成若幹個以大型企業為主體的"煤電化熱一體化"産業集群和大型煤化工生産基地。

03化肥促進基礎肥料向優勢企業集中。引導大型能源企業與氮肥企業聯合重組或結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競争力。到2015年大中型氮肥企業産能比重達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業産能比重達到70%以上,支持鉀肥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産業整合,形成以大型企業集團為主的集約化産業格局。

04農藥以市場為導向,鼓勵優勢企業跨地區整合農藥企業,促進原藥、制劑上下遊一體化;實現農藥企業大規模、多品種、國際化經營。到2015年農藥原藥生産企業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達到20家,培育2-3家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型農藥企業集團。

05化工新材料與新型專用化學品鼓勵有實力的化工新材料與新型專用化學品生産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提高企業規模,促進産品開發,形成若幹個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

堅持基地化、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模式,立足現有企業,嚴格控制項目新布點。煉油布局要貼近市場、靠近資源、方便運輸,緩解區域油品産銷不平衡的矛盾,鼓勵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設,改善"北油南運"狀況;乙烯、芳烴布局應堅持煉化一體化,降低成本,提高競争力。現代煤化工需綜合考慮煤炭、水資源、環境容量、區域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标等條件,适度布局;煤制烯烴是石油制烯烴的重要補充,要在對現有國家示範工程進行技術經濟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總結研究和優化提升,與石油制烯烴項目實現差别化布局。

引導基礎肥料向資源産地或糧棉主産區轉移,二次加工産品向消費區域集中。能源産地特别是具有能源優勢的糧棉主産區實現尿素自給;進一步提高雲、貴、鄂、川四省磷肥産能比重;繼續建設青海、新疆兩大鉀肥基地,鼓勵企業在國外鉀資源地建設鉀肥生産基地;在化肥消費區域基本形成複混肥料、緩控釋肥料和摻混肥料加工、集散、分銷和使用服務體系。農藥原藥生産向工業園區或化工集中區聚集,制劑加工向交通便捷、靠近市場的地區轉移,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建成3-5個生産企業集中、配套設施齊全、管理水平較高的專業農藥工業園區,形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産業集群。綜合考慮資源和市場條件,優化氯堿、純堿、輪胎等産業布局。

推進安全風險高、環境風險大、安全防護距離不足的城鎮危險化學品生産、儲存企業搬遷進入化工園區,不能搬遷的,限期轉産或關閉。堅持高标準、有特色的原則,規範和完善現代化工園區建設,全面提升我國化工園區整體水平。在臨港地區依托國内外資源與市場,建設以大型煉化、特色精細化工等為代表的外向型化工園區;在内陸地區依托本地資源能源優勢,建設以大型煤化工、鹽化工、磷化工等為代表的資源優勢型化工園區。

專欄2重大生産力布局

1.石化依托海上進口原油,在沿海地區完善煉油生産力布局;依托中緬、中俄、中哈和沿江原油管線,提高華中、西南煉油能力,發展以武漢、成都、昆明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内陸石化産業集中區,建設規模以滿足當地成品油市場為主。到2015年我國地區間油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較大緩解。優先依托條件好的現有大型石化企業,結合煉油能力改擴建,完善煉化一體化;在資源供給有保障、物流成本較低、下遊市場發達、環境容量大的廣東、浙江、江蘇、海南、天津等沿海地區布局建設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做強長三角、珠三角等石化産業群,支持海峽西岸發展石化産業;為滿足中西部市場需求,加快武漢、成都乙烯項目建設;促進東北地區石化現有裝置改造升級,推動大慶、撫順等乙烯項目建設。對二甲苯原則上依托煉油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極端自然災害發生可能性,确定合理的安全防護距離,提高項目建設安全環保标準。

2.現代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項目要按照有關産業政策,綜合考慮煤炭、水資源、生态環境、交通運輸、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區域二氧化碳、節能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标等綜合條件,在蒙、陝、新、甯、貴等重點産煤省區,适度布局,并采取集中集約、上下遊一體化方式建設現代煤化工生産基地及煤電化熱一體化示範基地;其餘省區,尤其是煤炭調入和基本平衡省區、生态環境脆弱地區、大氣聯防聯控重點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标和節能評估審查不合格的地區,嚴格限制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新建項目烯烴規模要達到50萬噸/年以上;"十二五"重點組織實施好煤制烯烴升級示範項目建設。在原料可以保證穩定、持續供應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區慎重布局進口甲醇制烯烴項目。研究集中利用已建成的符合經濟規模的甲醇生産能力建設大型烯烴項目。

3.化工園區

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及城市發展規劃,結合危險化學品分布及産業特點,統籌區域危險化學品發展規劃及化工園區或化工集聚區布局,與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必須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内,并嚴格準入條件。對不在規劃區域内的危險化學品生産儲存企業制定"關、停、并、轉(遷)"計劃,推動重大危險源過多或分散、安全距離不足、安全風險高以及在城市主城區、居民集中區、飲水源區、江河水資源保護地、生态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内的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進入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化工園區要定期開展區域安全、環保風險分析,園區内建設要遵循産品項目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物流運輸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園區管理服務一體化的原則。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逐步實現"生産上規模、工藝上水平、管理上台階、企業進園區"的目标。

保障基礎石化化工産品有效供給。立足國内市場,合理安排具有剛性需求的石化化工産品産能增長,兼顧優化産業布局和工藝流程;有效增加烯烴、有機原料、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等國内短缺石化化工産品的供給能力。嚴格控制燒堿、純堿、氮肥、磷肥、農藥等供需基本平衡産品産能的過快增長。

專欄32015年主要産品生産能力目标

1.石化

全國一次原油加工能力6億噸/年左右。乙烯生産能力達到2700萬噸/年左右。對二甲苯總産能達到1200萬噸/年以上。聚丙烯、聚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五大通用合成樹脂與合成橡膠的産能分别達到6800萬噸和460萬噸,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等合成纖維單體國内供應能力顯著提高。

2.化工

化肥總産能控制在7760萬噸左右(折純,下同),其中氮肥5110萬噸/年,磷肥2150萬噸/年,鉀肥500萬噸/年。其他化工産品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燒堿、純堿、甲醇、電石的産能分别控制在3100萬噸/年、3000萬噸/年、4000萬噸/年、2800萬噸/年,農藥、染料總體生産規模基本控制在現有水平。

加快發展高端石化化工産品。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重點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間體、新型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石化化工産品。大力發展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等先進結構材料,促進結構材料的輕質化;加快發展以氟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為代表的非金屬功能材料;加速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其增強複合材料;注重發展電子化學品、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水處理化學品、環保型塑料添加劑等高性能、環境友好、本質安全的新型專用化學品。

專欄4"十二五"高端石化化工産品發展重點

01基礎有機原料雙酚A、多乙烯多胺、己二酸、1,3-丙二醇、脂肪族和脂環族二異氰酸酯(ADI)、環氧丙烷(過氧化氫法)。

02合成樹脂聚乙烯、聚丙烯專用料,ABS樹脂、電子級環氧樹脂。

03合成纖維及單體己内酰胺、己二腈。

04合成橡膠及彈性體溶液丁苯橡膠、乙丙橡膠、(鹵化)丁基橡膠、丁腈橡膠、異戊橡膠、氯丁橡膠(丁二烯路線)、丙烯酸酯橡膠、聚硫橡膠、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聚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硫化橡膠彈性體、聚氨酯彈性體等。

05農藥高效環保型農藥新品種:新型菊酯類農藥(氯氟醚菊酯、七氟甲醚菊酯等)、新型雜環農藥(烯肟菌酯、烯肟菌胺等)等。

06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甲醛、尼龍工程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特種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砜、聚酰亞胺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特種聚酯。

07高性能纖維芳綸、碳纖維、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纖維。

08氟矽材料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環保型含氟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替代品、功能性氟材料、烷氧基矽烷、液體矽橡膠、矽油、高性能有機矽深加工産品。

09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降解塑料、CO2降解塑料。

10功能性膜材料含氟離子交換膜、太陽能電池背闆膜、高性能納濾膜、溶膠(EVA)封裝膜、光學聚酯膜、耐熱動力電池隔膜、單片型雙極性膜、均質離子交換膜、擴散滲析膜、光伏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光學聚乙烯醇(PVA)薄膜、光學三醋酸纖維(TAC)膜、透明導電膜、電磁波屏蔽膜、反滲透膜、柔性有機聚合物膜等。

11其他新材料高性能聚氨酯材料、水相法氯化高聚物、液晶聚合物、特種塑料合金、特種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樹脂、複合型聚丙烯酰胺等)、高性能複合材料、風力發電葉片專用環氧樹脂、感光材料,以及磷酸鐵锂、钴酸锂及六氟磷酸锂等先進儲能材料。

12專用化學品高性能、環保型專用化學品,包括高性能無機顔料(如氯化法钛白粉等)、環保和特種功能高檔塗料、新型含氟染料、安全型高性能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如蛋氨酸等)、環保型水處理劑、環保型塑料添加劑、高性能電子化學品、無鹵阻燃劑、低汞/無汞催化劑等。

13其他綠色節能乘用車胎、高性能乘用車胎、航空輪胎、高性能綠色輪胎添加劑、高等級道路瀝青和水工瀝青、高鐵瀝青、機場瀝青等特種瀝青。

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号)、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産工藝裝備和産品指導目錄、禁限用高毒農藥管理措施公告等相關産業政策的要求和履行國際公約淘汰部分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等的承諾,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危及生産和人身安全、嚴重污染環境、資源消耗高、安全隐患多的落後生産工藝裝備和産品,推進石化化工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新增産能要嚴格執行産業準入條件,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專欄5落後産能淘汰重點

1氯堿、電石單台爐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高汞催化劑(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劑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産裝置。

2農藥加快淘汰鈉法百草枯生産工藝、敵百蟲堿法敵敵畏生産工藝以及部分高毒、高殘留農藥品種。

3其他淘汰單台産能5000噸/年以下和不符合準入的黃磷、有鈣焙燒鉻化合物(2013年)、隔膜法燒堿、5000噸/年以下和工藝技術落後及污染嚴重的氫氟酸生産裝置,逐步削減并淘汰含氫溴氟烴、溴氯甲烷、甲基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多氯聯苯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等。

(二)大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1.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加大對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性研究,做好技術儲備。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關鍵技術。

專欄6技術創新重點

1石化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直接氧化法環氧丙烷技術、環氧乙烷大型反應器、高檔潤滑油成套技術開發,基于非茂體系的聚烯烴合成及後續改性技術、ABS本體法聚合大型成套技術、五大通用樹脂高性能化技術、順式和反式異戊橡膠合成及加工關鍵技術、10萬噸/年以上大型氯乙烯流化床反應器、萬噸級脂肪族異氰酸酯生産技術開發與應用,乙烯-醋酸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等高性能阻隔樹脂、聚異丁烯、特種共聚單體的聚烯烴開發等。

2現代煤化工大型煤液化、甲醇制烯烴(MTO)、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藝完善和技術升級,超大型甲醇、甲烷化、煤制乙二醇、合成氣制多元醇、甲醇制芳烴等大型煤化工成套技術和裝備。

3化肥及無機鹽大型成套氮肥技術和裝備、大型煤氣化爐成套技術、濕法磷酸精制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鉻鹽清潔生産技術、高純锂鹽制備技術等。開展非水溶性鉀資源開發、優化海水提鉀的示範工作。

4農藥吡啶及其衍生物定向氯化、氟化技術,羧酸鹽系列農用專用助劑,農藥生産三廢處理技術,廢棄農藥包裝瓶回收再利用技術等。

5化工新材料與新型專用化學品新型臭氧層消耗物質替代品、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特種有機矽材料、工程塑料、丁基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稀土順丁橡膠、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碳纖維、芳綸等生産技術和複合材料生産技術。

2.加強企業技術改造

立足現有企業和基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快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升級,提升傳統産業,推進涉及光氣化、硝化等十五種危險化工工藝裝置的自動化改造、重大危險源配套監控設備以及企業安全生産标準化工作。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形成高端産品的生産能力,提高核心競争力,促進産業優化升級。鼓勵企業積極開發新産品,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品種質量。加強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産,提高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進石化化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升化工園區和産業集群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技術标準,加強過程控制,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進重點産品質量對标達标工作。

專欄7技術改造要點

1石化繼續實施油品質量升級、對不同品質原油加工适應性和綜合利用技術改造;加快現有大型乙烯及副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改造。

2化肥氮肥工業繼續開展原料及動力結構調整。磷肥工業提高磷資源加工利用率和氟資源回收。鉀肥工業重點加強鎂、锂、鈉等鉀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加大國内鉀資源開發,重點推進新疆羅布泊鉀肥基地、青海固液轉化氯化鉀項目建設。複混肥工業重點開發和推廣緩控釋肥和摻混肥生産技術和裝備,以及新型包裹材料生産技術,實現相關技術和裝備産業化。

3農藥加大對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創制産品的産業化扶持力度,優化農藥生産工藝,大力推進農藥劑型的水基化、無塵化,提高環境友好型農藥産品比例。

4鹽化工、染料、塗料、無機鹽、輪胎等傳統産業圍繞提升産品檔次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強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産,促進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技術改造。

5危險化學品實施城市主城區、居民集中區、飲水源區、江河水資源保護地、生态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内石化化工企業搬遷、轉産;通過行業技術進步、兼并重組淘汰落後高危工藝,優化危險化學品的産品結構。

6兩化融合推進先進過程控制系統的應用,普及實時在線産品質量成分分析系統,發展工藝流程仿真技術,優化調度、故障診斷,提高集約化生産水平。推進安全生産防控信息系統建設。

3.健全産業創新體系

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和産業聯盟。整合資源,鼓勵聯合開展關鍵的共性和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專業石化化工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創新人才。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平台建設,建立産業技術聯盟,促進科技進步與産業升級。支持和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産業化,加快推進技術和裝備自主化,提升産業技術發展水平。

(三)促進綠色低碳安全發展

1.推進節能降耗治污減排

全面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石化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指标體系、檢測體系和考核體系。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實施餘熱餘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統優化項目,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

加大工業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力度,節約水資源。減少化學需氧量(COD)、粉塵、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合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重點做好煤化工、農藥、染料等排放量較大行業的污染防治;做好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和塗料、油墨、顔料等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減少重金屬排放;推進磷礦石等化學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與鋼鐵、建材企業合作,聯合處置鉻渣。

2.發展循環經濟及資源再利用

推廣化工園區産業集聚、能源有效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等先進生産方式,實現廢棄物減量化和資源化,構建循環經濟産業鍊。支持企業清潔生産技術改造,加強有毒有害原料(産品)替代,提升清潔生産水平。加大石化化工廢棄物和副産品回收再利用。

提高煉廠輕烴回收利用率,優化乙烯裂解原料;提高氫氣、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等産品的總收率;優化配置、集中利用碳四、碳五、碳九等裂解副産物資源。加強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利用高硫煤和低階煤發展煤化工産業,鼓勵利用焦爐氣和電石爐氣生産高價值産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探尋溫室氣體減排路徑,開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并推廣應用。積極開展硫化物回收利用、爐渣綜合利用等工作。加強化肥、農藥副産物和廢舊輪胎的回收再利用,初步建立農藥包裝瓶回收、處理、再利用體系。

專欄8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要點

1石化進一步提高重質原油的綜合加工和利用水平擴大加氫裂化、加氫精制的規模水平,推廣各項節能技術,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國内外先進适用技術對乙烯生産裝置進行節能降耗改造。綜合利用煉油乙烯副産資源。

2化肥在化肥生産中推廣先進煤氣化和煤基多聯産技術、推廣清潔節能生産工藝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3現代煤化工提高現代煤化工能效水平。鼓勵采用節水型工藝,充分利用再生水、礦井水發展煤化工。開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并推廣應用。探索建設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IGCC)熱電化一體化可行性

4精細化工采用新技術,提高對農藥、染料等精細化工生産特征污染物的處理能力,加大環境友好型塗料、膠粘劑、水處理劑等産品的開發力度。

5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低品位礦産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高廢膠粉瀝青、翻舊瀝青的利用率。推進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磷礦伴生和電解鋁副産氟資源減少螢石資源消耗;重點抓好磷石膏、堿渣、電石渣、鉻渣等固體廢物無害化科學治理和綜合利用;推廣磷石膏制建材、堿渣脫硫、電石渣制水泥、多種氯産品聯産工藝技術,構建循環經濟産業鍊。推廣大型密閉電石爐、零極距電解槽、氧陰極電解技術、低汞觸媒的應用,實現電石爐和黃磷爐尾氣的回收利用。選擇有條件的地方改造氯堿-異氰酸酯聯合生産工藝。

3.強化危險化學品安全發展

貫徹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完善危險化學品法規和标準體系,加快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标簽制度(GHS)。規範設計、高效管理,淘汰落後高危工藝,全面提升危險化學品産業本質安全水平。強化企業安全管理,規範生産行為,完善作業場所安全設施、警示标志,杜絕違章操作事故。鼓勵企業對新建的石化化工裝置進行危險和可操作研究分析(HAZOP)和安全完整性評價(SIL)。優化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布局,實施園區準入制度,科學規劃園區或産業集聚區内危險化學品産業規模、結構、布局、工藝和産業鍊、運輸風險、項目間安全相關性等,合理制定安全容量和環境安全防護距離。消除隐患,降低連鎖事故發生的概率。整合應急救援資源,加快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提高事故救援能力。加強安全宣傳和教育,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專業人才培訓。

加大三聚氰胺、增塑劑、瘦肉精、工業硫磺、熒光增白劑、染色劑等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化學品的生産及流通管理力度,按要求在産品标簽和包裝上印制"嚴禁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标識。

積極倡導和推進責任關懷,引導企業關注安全、關注員工、關注社會,履行社會責任。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強規劃指導

本規劃由工業行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标和任務,加強規劃與産業政策、環境保護政策、年度計劃的銜接,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依據規劃核準或備案相關建設項目。各地區石化化工發展規劃應依據本規劃制定,加強省級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态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的階段成果實行動态監測,及時發現、反饋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适時按程序調整規劃内容。

(二)完善産業政策

嚴格行業準入,研究制定煤化工産業發展政策,制定和完善化肥、農藥、鉻化合物、氰化鈉等行業準入條件。制定化工園區指導意見,規範園區規劃和布局。積極研究支持石化化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加強石化化工産業政策與财稅、金融、土地、環保、安全生産等政策的銜接,支持本規劃提出的發展重點、重大項目和示範工程。

(三)加大科技投入

積極利用國家技術創新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保護知識産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步伐。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圍繞産品升級、節能減排、安全生産、兩化融合,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推動重大示範工程實施,提高行業技術裝備水平,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四)健全标準體系

提高生産、技術、應用、安全、能耗、環保、質量等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水平,做好标準間的銜接,加強标準貫徹。完善标準體系,加快現代煤化工安全生産相關标準規範制定,提高石化化工行業的産品質量、安全生産、職業健康、環境保護等規範化管理水平,加強對标準執行情況的監管。大力發展先進的檢測認證技術和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标準的制修訂,推進我國标準與國際标準的雙向轉化。

(五)加強資源保障

建立和完善原油、煤炭、鉀、硫、天然橡膠等重要石化化工原料的供應保障體系。深化國際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資源合作勘探開發。完善原油、化肥、農藥、天然橡膠儲備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完善化肥市場調控體系,增強農用化學品的保障能力。

(六)維護公平貿易

進一步完善石化化工産品進出口關稅、出口退稅及加工貿易政策,優化進出口産品結構。完善産業損害預警機制,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公平貿易秩序,積極推動業界對話磋商與合作,努力化解貿易摩擦。嚴厲打擊各種走私違法行為,維護進出口貿易秩序。

(七)改善行業管理

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行業管理體系,完善規劃、政策、法規、标準等職能,加強行業管理和指導。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建立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人才培訓、咨詢研究、維護企業權益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