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TRADE
電力工業的結構調整問題
2015-06-29 11:14:41|點擊次數:



熱電聯産【摘要】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結構調整,朱镕基總理在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我國經濟已到了不調整就不能發展的時候。按原有結構和粗放增長方式發展經濟,不僅産品沒有市場,資源環境也難以承受。必須在發展中調整結構,在結構調整中保持較快發展。今後五年要着力調整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市結構,特别要把産業結構調整作為關鍵。"工業結構調整已經成為"十五"經濟發展的重要内容,電力工業作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産業,應當重視電力工業的結構調整。

一、電力工業結構調整要服從、服務于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的調整

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要着力調整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特别要把産業結構調整作為關鍵。而産業結構的調整就是"十五"計劃綱要提出的任務:加快工業改組改建,發展高技術産業,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推進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還有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發展服務業,提高供給能力和水平;加速發展信息化産業,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布局和結構。關于産業結構調整,過去有一種誤解。認為産業結構調整就是降低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的比重,增加第三産業的比重,在第二産業中降低傳統的耗能、耗電大的産業的比重,增加高新技術産業的比重;認為這種産業結構的變化必然會降低能源和電力的消費。其實這種産業結構的調整是我國産業的全面升級,是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走向電氣化的時代,這種變化必然會減少一次能源的直接消費、增加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而大大節約一次能源;

也就是說一次能源消費增長率會下降,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而電力消費的增長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我國"九五"期間能源和電力消費已出現了這種特點。(見表)

地區結構調整主要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提高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和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這一方針提出之後,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将會加快,電力工業的發展要服從、服務于西部大開發、加快中部地區開發和東部地區發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十五"計劃綱要提出要抓好"西電東送",電力建設的重點将向西部地區轉移,建設北、中、南三條大通道;推進全國聯網,進一步調整電源結構。這些決策将對電源建設和電力消費産生決定性的變化。我國目前電力工業的地區結構向東南沿海傾斜,從"十五"計劃開始,電力将随着地區經濟布局和電源布局的變化,趨向全國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格局。

城鄉結構調整,将随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扶持貧困地區的發展,随着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農村電氣化水平将會有很大提高。我國從1998年到2001年在全國農村開展的"兩改一同價"的完成,電力供應将在農村基本普及,為加強農業基礎地年位,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後農業和農村電力消費将會有很大增長。

為了适應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的變化,電力工業一定要根據新的情況做好電力需求的預測,做好電力規劃和計劃,并切實付諸實施。在電力需求預測中,要防止循着常規方法走路,隻着眼于常規工業,忽視高新技術的發展;要防止隻注重沿海地區,而忽視西部和中部的發展;還要防止隻注重城市,而忽視農業和農村電力需求。還要防止低估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過去幾年總認為常規工業的發展速度趨緩,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速度加快,電力工業發展速度必将減緩,從1996年到1998年的電力增長速度下降似乎是個證明,但是1999年開始能源消費增長速度繼續下降,而電力增長速度則急劇上升。廣東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深圳特區,重工業的比重很低,而高新技術迅猛發展,電力增長速度一直居高不下,也證明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并不會減緩電力的增長速度。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高新技術最發達的地區,原來以為電力增長速度會趨緩,但實踐證明,電力增長速度卻加快了。由于對電力增長速度加快的估計不足,再加上十年未建大型發電廠,緻使電力供應嚴重短缺,出現拉路限電和電價飛漲;我國在"十五"期間的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的調整,必然會出現電力需求的急劇增長。看來有必要研究電力需求預測和電力規劃、計劃方法,防止再次出現缺電局面。

二、電力結構調整要把注意力放在調整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之間的結構,加速電力企業的生産、經營管理的信息化進程

"十五"計劃綱要指出:"按照專業化分工協作和規模經濟原則,依靠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形成産業内适度集中、企業間充分競争,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對電力工業來說,自改革開放以來,隻放開了發電的一半(對中央電力企業以外的獨立電廠實行還本付息定價,中央電力企業新增的發電容量也是部分放開)輸電和配電、售電基本沒有放,不具備籌集資本金和還本付息能力,相反配電和售電企業條件比計劃經濟年代還要艱難(供電、售電企業過去依靠供電工程貼費解決資金問題,現在供電工程貼費減半征收,甚至将全部取消),所以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實行公司化改組、商業化運營、法制化管理,使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各個環節都具有籌資能力和按壽命期還本付息的能力,然後才能實現"十五"計劃綱要所提出的上述目标。

從1993年開始,國務院決定進行城網、農網改造,對農電提出了"兩改一同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和農村配電網的落後問題。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城網和農網的改造任務大約隻完成了50%-60%的任務,所以在第一階段改造任務完成之後,在"十五"期間城網、農網改造還必須繼續下去,這也是城鄉結構調整所必須完成的任務。

我國輸電網的建設,長期以來投資不足,改革開放以來,輸電網建設的資本金來源和還本付息問題長期沒有解決。從1996年開始采取電力建設資金2分錢中的一半用于電網建設,情況有所好轉,但采取這一措施僅僅隻有五年,不足以解決電網建設滞後的問題。由于電網建設投資不足,過去的電網建設隻按定向送電設計,不能滿足廠網分開、競争上網、用戶直購、用戶選擇的輸電要求;此外,關閉小活火電,改由電網供電,也需要加強電網建設。因此,從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來講,要加強輸電網的建設。

電力工業結構調整要注意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按照"十五"計劃綱要的要求,通過微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推動産業研究開發和設計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藝技術的變革,通過電子商務特别是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推動營銷;運輸和服務方式的變革,降低成本,擴大工業品市場規模;通過信息産品與傳統産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術在新産品中的廣泛應用,增加産品信息技術附加值。加速企業生産、經營管理的信息化進程。"對于電力工業應用信息技術來講,也存在一個"重發、輕供不管用"的問題,一般在電力工業中最早應用微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是發電,然後才用于輸電系統,配電系統,對于用戶方面的應用是最落後的。電力工業屬于傳統産品,存在一個信息産品與傳統産品融合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電力工業在應用微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很不夠;即使在最早應用計算機的發電領域,還沒有做到完全"四遙"和無人值班;在輸配電領域雖然已經建成了不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變電站,但也沒有普及;在用戶管理方面差距更大。随着廠網分開、競争上網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實施,發電廠實時報價上網,就會要求在用戶側建立起實時電價系統。這就是說,"十五"期間電力工業的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和用戶都普遍實現信息化。電力工業的普遍信息化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産率,降低成本,擴大電力市場的複蓋面;電力工業的普遍信息化也是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電源結構調整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實現電力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電源結構調整是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電源結構合理化,決定了電力系統結構的合理化,決定發電資源的有效利用,水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決定了電力工業的經濟性。但是目前對電源結構優化有種種看法,應當理清思想,統一認識。

首先電源結構優化應當從供應側和需求測的綜合資源規劃來實現。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電源結構優化,往往隻講供應側的優化,把電力需求看作是一成不變的,供應側從百分之百地滿足需求來考慮問題,安排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工程;市場經濟時代的電源結構優化要求通過資源綜合規劃來尋求最優的方案,把電力需求看作是可變的,需求可以通過電力需求側管理來改變電力的需要數量,改變負荷曲線的形狀,通過供應側和需求側的互動達到最優的電源結構和需求結構:例如當前由于電價水平偏低,電價結構不合理,特别是民用電價偏低,工業電價偏高,兩部制電價中基本電價偏低,電度電價偏高,用戶偏好用電,所需電量不合理的增大;用戶偏好用尖峰負荷,使高峰負荷和峰谷差逐年增大。如果按這種不合理的需求來制訂電源結構,就可能超量興建電站,過多地修建調峰調頻電站。等到電價合理化之後,以及采取了必要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措施之後,一些電站就可能無用武之地,使電力成本升高。

其次,電源結構優化要建立在我國國情的基礎上,注意發電能源資源、水資源、環境資源等綜合優化。我國的國情是人口衆多,發電能源資源和水資源相對貧乏,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當前在發電能源資源利用上有兩種看法:一種意見認為要解決能源利用造成的污染問題和能源利用的經濟性,中國應當走發達國家的路子,實行能源消費以油氣為主,國内油氣資源不足可以從國外進口。有的專家認為:在各國電力工業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一個普遍現象是用于發電的能源不再是單一的燃料品種,而呈現多元化。近年來,發電燃料迅速向燃氣轉移是世界性的普遍趨勢。認為我國需要對目前的能源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需要發展天然氣發電。但是即使按主張發展天然氣電站專家估計,"十五"前期我國天然氣發電裝置的總容量将接近1000萬KW,在2010年前後可能達到2000萬KW,按2000年全國發電設備容量達5億KW,那麼天然氣發電容量隻占4%,是一個很小的份額。

另一種意見,從我國實際出發,發電能源還隻能主要依靠煤炭,在最近召開的"21世紀煤炭高層論壇"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黃毅誠說:煤炭在2l世紀起碼在前50年,依然是我國能源的主力軍,所占比例将在50%以上。國家應采取重大措施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做到在利用煤炭時能保護環境。煤炭除了冶金和作為化工原料使用外,其他基本上應用于發電。他預計2030年我國燃煤電廠可達到7.5億KW,每年需要消耗煤炭15億t以上。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全靠國産的油氣資源來滿足經濟發展對優質能源的需要是難以辦到的,必然要利用國外的油氣資源,但是毫無節制的大量利用國外油氣資源也是有困難的。我們應當吸取我國70年代和90年代兩次發展燃油電廠的教訓,特别是去年油氣價格暴漲,世界能源權威機構預測,都認為今後油氣的價格不可能再回複到20世紀70年代的廉價時代;我國發電能源資源隻能立足于煤電和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

問題是中國要實行以煤電為主的發展戰略,煤電究竟應當怎樣布局呢?一種意見是煤電應當是在坑口修建大機組、大電廠、變輸煤為輸電,以減輕運輸壓力;另一種意見是煤電的布局要根據煤炭資源、水資源、環境資源和經濟合理性進行綜合比較确定。一般來講:(1)輸煤比輸電便宜,世界各國和中國的輸煤、輸電技術經濟比較結果,輸煤都比輸電便宜(指運輸發熱量高的煤灰);(2)煤碳資源豐富地區一般水資源比較少,而大型火力發電廠不僅是耗煤大戶,而且是耗水大戶,特别是我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山西、陝西、蒙西地區,水資源特别貧乏,隻能修建少量坑口電廠;因此,從長遠來看,"三西"煤炭基地的煤炭還得運輸到有水源的地方或沿海地區,利用海水冷卻修建大機組、大電廠;(3)煤炭的污染問題可以采取潔淨煤技術予以解決。如美國是世界上的煤炭生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煤炭的大量利用并沒有造成明顯的環境污染。黃毅誠強調,用現代成熟技術可以把燃煤産生的煙塵、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除去99%,至于二氧化碳,不管是坑口電廠還是負荷中心電廠,其影響是相同的。在貴州、雲南省的煤礦區修建大機組、大電廠,由于這兩個省是我國最嚴重的酸雨地區,污染治理的任務比東部沿海地區的任務還要重,在貴州、雲南搞發電廠的環境污染治理的成本不見得會比東南沿海地區少;(4)遠距離送電與當地建發電廠相比,供電可靠性要低得多。所以原能源部1989年6月編寫的《中國能源工業中期發展計劃綱要》中就已提出,"對遠距離外運的煤,都要經過洗選。跨省運輸的煤炭發熱

量要求逐步達到5500kcal/kg以上,下海運輸的煤炭應逐步達到6000kcal/kg以上,以提高運物效率,減少運量,節省運輸費用。"此外,綱要還提出:"發展煤電聯營。今後凡建設大型褐煤礦區,大型選煤廠和有大量劣質煤、石煤、矸石、油頁岩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同時具備興建大型火電廠的條件,都必須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實行煤電聯營。"這就是說煤炭生産基地的煤炭應當進行洗選,洗選出來的優質煤要運往外地修建路口、港口電廠;洗選剩下的中煤和煤泥,以及能供當地使用的褐煤、劣質煤應用于修建礦區電廠或坑口電廠。據黃毅誠估計,"我國2030年前應達到人均lkW,那時按15億人口計算,15億kw是不可少的,若按其中一半是煤電,就是7.5億KW"。我國到2000年全國擁有火力發電廠約為2.5億kW,在今後30年中至少還要建設5億kw,顯然這麼多燃煤火力發電廠不可能都建設在礦區,必然要實行輸煤;輸電并舉,以輸煤為主。

三是要處理好煤電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問題。目前世界上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希望盡可能壓縮礦物能源的消耗量,多開發新能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這個問題上同樣存在意見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應當把煤電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如建設加大征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收費,将二氧化硫的排污收費由每千克0.2元提高到1.2元;在電價外征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節能基金,用于補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發展節能産業,使煤電在各種電源競争中處于劣勢;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從我國能源資源的條件出發,不應過分阻礙煤電的發展,因為中國發展電力的希望在煤電。按照估計,2030年前我國發電設備容量要達到15億kw,即使把經濟可利用水能資源全部開發出來也不過2.9億kw,加上抽水蓄能電站也不可能超過4億kw,考慮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開發1億kw,由于風能、太陽能發電具有間歇性,不可能保證供電;油氣資源短缺不可能大量用于發電,且缺乏經濟性,因此燃煤電廠有可能要達到10-11億kw,如果阻礙了煤電的發展實際上會阻礙我國的電氣化進程。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如果阻礙了煤電的發展,又沒有其他發電能源可以替代,工業、商業和居民生話就必須繼續燃煤;顯然分散燃煤總不如由大型火電廠集中燃煤,因為發電廠是最能幹淨利用煤炭的,将更多的煤炭轉換成電力使用,不僅有可能解決煤炭利用引起的環境污染,而且有可能節約能源。因此最好的選擇是,不過分影響燃煤發電廠的同時,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當前最具競争力的是水電和風電。現在在水電和風電開發的經濟性分析中,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對于水電來講,強調水電的調峰作用、希望實行兩部制電價和峰谷分時電價,以便水電站可以多裝機組,降低水電單位千瓦造價,于是西部一些水電裝機容量一增再增;其實水電在當地利用可以擔尖蜂,水電長距離遠送時,改變輸變電工程投資及輸變電設備利用率,負擔腰荷和基荷,"西電東送"不宜增加力電裝機容量。風電則強調平均成本,因為風電沒有可靠出力,也不能調峰,國際、國内一些論文經常說:煤電加上外部成本的平均成本和風電的平均成本相當,鳳電對煤電有競争力;其實煤電的可靠電量與風電的不可靠電量,即使成本相等,其價值仍然是不等的。這兩種傾向都是不正确的、應當實事求是地評價煤電、水電和風電,煤電、水電、風電是相輔相成的,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内,煤電是不可少的。

四、電源結構調整要堅持經濟合理原則,要在修建大型骨幹電站和大型電力系統的同時,修建經濟合理的自備電廠、中小型電站,實現大電網和大中小電站相結合

50年代,機組容量小、電站和電網規模不大,那時電力工業提出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是完全正确的。目前機組、電站和電網規模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電站規模越來越大,輸電距離越來越遠,投資和成本增加,在一定條件下在負荷中心修建利用潔淨能源發電的小型電站,特别是利用幹淨能源的小型熱電聯産和冷熱電聯産電廠,有可能比大電站遠距離輸電的成本低,因此在修建骨幹大電站和大電網的同時,應當鼓勵修建經濟合理的自備電廠和小型熱電聯産、冷熱電聯産電站,就地供電、供熱、供冷。

近年來關停燃煤凝汽式小火電是正确的、必要的,首先要堵住源頭,在大中城市周邊嚴格禁止新建燃煤凝汽式小火電,對已建成的燃煤凝汽式小火電要區别情況,能改造的改造,不能改造的如能作為調峰電站可考慮改為調峰電站,不能改造、利用的堅決關停。

在有天然氣供應的城市,為改善環境,應當逐步關停燃煤的熱電廠,在寒冷地區城市中代之以小型分散熱電廠,在中部地區代之以小型分散的冷熱電聯供電廠,天然氣應當盡量供民用和小型熱電聯産和小型冷熱電聯供,不要用于大型發電廠和大型熱電廠。

應當歡迎企業修建自備電站,特别是有餘熱、餘能、餘壓可以利用的企業,修建自備電站可以節約能源,應當鼓勵;企業需要熱能和冷能的,應允許修建自備熱電聯産和冷熱電聯産

對于小水電要區别情況。我國大、中、小型水電站的調節性能都不大好,南方水資能源豐富的若幹省區,水電比重較大,水電站的季節性電能不能充分利用,在大電網内如果有調節性能好的中小水電站,應當鼓勵興建,相反調節性能差的徑流式電站缺乏經濟性,就不宜興建。在大電網達不到的偏遠山區,修建"自建、自管、自用"的小水電,甚至修建微水電解決一家一戶或兩三戶用電問題的,都應當鼓勵。

五、結語

電力工業是資金最密集的行業,新建工程周期長。因此,在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中一定要做好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我國從1998年開始進行的城網、農網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配電設施落後的矛盾,為電力工業結構調整做出了很大貢獻。今後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一定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正确引導投資方向,依靠現有基礎,防止盲目擴大規模和重複建設。堅持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先進技術與适用技術相結合。以信息化帶動電力工業的現代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電力工業的跨越性發展。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