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TRADE
探讨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路線
2015-06-29 11:15:50|點擊次數:


熱電聯産【摘要】本文介紹了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特點和應用形式,論證了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必要性。概述了國外燃料電池的發展計劃和市場預測,總結了國外發展燃料電池的經驗。通過技術比較,提出了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路線。

燃料電池發電是将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過程,其發電效率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發電效率可達到50%一70%,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發電新技術之一。目前,國際上磷酸型燃料電池已進入商業化,其它幾種燃料電池預計在2005年一2010年200KW一将全面進入商業此。對于這種蓬勃發展的發電新技術,國家電力公司應該采取怎樣态度?要不要發展?怎樣發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l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形式

1.1技術特點

燃料電池發電是在一定條件下使燃料(主要是H2)和氧化劑(空氣中的02)發電化學反應,将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和熱能的過程。與常規電池的不同:隻要有燃料和氧化劑供給,就會有持續不斷的電力輸出。與常規的火力發電不同,它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能量轉換效率高。與常規發電相比燃料電池具有以下優點:

(1)理論發電效率高,發展潛力大。燃料電池本體的發電效率可達到50%一60%,組成的聯合循環發電系統在(10-50)MW規模即可達到70%以上的發電效率。

(2)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少。與傳統的火電機組相比,C02排出量可減少40%一60%。Nox(<2ppm)和SOx(<1ppm)排放量很少。

(3)小型高效,可提高供電可靠性。燃料電池的發電效率受負荷和容量的影響較小。

(4)低噪音。在距發電設備3英尺(1.044米)處噪音小于60dB(A)。

(5)電力質量高。電流諧波和電壓諧波均滿足IEEE519标準。

(6)變負荷率高。變負荷率可達到(8%一lO%)/min,負荷變化的範圍大(20%一120%)。

(7)燃料電池可使用的燃料有氫氣、甲醇、煤氣、沼氣、天然氣、輕油、柴油等。

(8)模塊化結構,擴容和增容容易,建廠時間短。

(9)占地面積小,占地面積小于lm2/KW。

(10)自動化程度高,可實現無人操作。

總之,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潔淨的發電方式,既适合于作分布式電源,又可在将來組成大容量中心發電站,是2l世紀重要的發電方式。制約燃料電池走向大規模商業化的主要因素是:高價格和壽命問題。

2.1燃料電池的應用形式

(1)現場熱電聯供,常用的容量為200KW一1MW。

(2)分布式電源,容量比現場用燃料電池大,約(2-20)MW。

(3)基本負荷的發電站(中心發電站),容量為(100-300MW)。

(4)燃料電池還可用于100W-100KW多種可移動電源、便攜式電源、航空電源、應急電源和計算機電源等。

2為什麼要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

2.1采用燃料電池發電是提高化石燃料發電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以高溫燃料電池組成的聯合循環發電系統,可使發電效率達到60%-75%(LHV),這一目标将在2005年左右實現。預計到2010年,發電效率可超過72%。煤氣化燃料電池聯合循環(IGFC)的發電效率可達到62%以上。以燃料電池組成的熱電聯産機組的總熱效率可達到85%以上。燃料電池本體的發電效率基本不随容量的變化而變化,這使得燃料電池既可用作小容量分散電源,又可用于集中發電應用範圍廣泛。

2.2燃料電池發電可有效地降低火力發電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

燃料電池發電中幾乎沒有燃燒過程,NOx排放量很小,一般可達到(O.139一0.236)kg/MW·h以下,遠低于天然氣聯合循環的NOx排放量(1kg/MW·h一3kg/MW.h)。由于燃料進入燃料電池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淨化處理,碳氫化合物也必須重整成氫氣和CO,因此,尾氣中S02、碳氫化合物和固态粒子等污染物排量也污染物的含量非常低。與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相比,C02的排放量可減少40%一60%.在目前CO2分離和隔絕技術尚不成熟的狀況下,通過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減少CO2排放是必然的選擇。

2.3采用燃料電池發電可提高供電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燃料電池具有高效率、低污染、低噪聲、模塊化結構、體積小、可靠性高等突出特點,是理想的分布式電源。與目前一些可做為分布式電源的内燃機相比,燃料電池的發電效率更高、污染更低。在250KW-lOMW的功率範圍内,具有與目前數百兆瓦中心電站相當甚至更高的發電效率。作為備用電源的柴油發電機由于污染和噪聲大不宜在未來的城市中應用。低溫燃料電池不僅發電效率高,而且啟動快、變負荷能力強,是很好的備用電源。現代社會對供電的可靠性和環境的兼容性要求越來越高,高效、低污染的分布式電源系統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美國、加拿大、台灣相繼發生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造成的大面積停電,許多重要用戶長期不能恢複供電,給社會和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北約轟炸南聯盟,使電力系統嚴重受損。這些由不可抗力引起的電網破壞無不使人引發出一個重要的思考:提高我國電力系統供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雖然主要依靠電網的改造和技術革新,但如果在電網中有許多分布式電源在運轉,供電的可靠性将會大大提高。

對于象軍事基地、指揮中心、醫院、數據處理和通訊中心、商業大樓、娛樂中心、政府要害部門、制藥和化學材料工業、精密制造工業等部門,對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質量要求很高。目前采用的備用電源效率低、污染嚴重、電壓波動大。而采用燃料電池作為分布式電源向這些部門提供電力,會使供電的可靠性和電力質量大大提高。他們将是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第一批用戶。

對于邊遠地區,負荷小且分散,若建設完善的電網,不僅投資大,線損大,且電網末端地區電力質量不穩定。對于這些區域若輔助燃料電池發電的分布式電源,更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地區的電力供應問題。燃料電池的重量比功率和體積比功率均比常規的小型發電裝置大,因此,它也是理想的移動電源,适合于各種建設工地、野外作業和臨時急用。

2.4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是提高國家能源和電力安全的戰略需要

美國已将燃料電池發電列為國家安全關鍵技術之一。美、日之所以能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與國家從戰略高度予以組織、資助和推動密不可分。在目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高技術的壟斷日趨嚴重,掌握清潔高效發電的高新技術對未來國家的能源和電力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正是這種高效清潔的高新發電技術之一。燃料電池突出的優點,以及發達國家竟相投入巨資研究開發的行動,足以說明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在21世紀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5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是國電公司"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形成高新技術産業"的需要

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是電力工業中的高新技術,己受到普遍重視。美國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主要由美國能源部組織實施,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新的高技術産業,為美國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日本的東京電力公司、關西電力公司及其它公用事業單位是日本燃料電池開發及商業化的主要承擔者和推動者,其目的也是為電力公司注入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電力公司處在完成"兩型"、"兩化"、"進入世界500強"的曆史時刻,恰逢黨中央國務院号召全國各行業"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有利時機,在國家電力公司内不失時機地進行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技術路線,以高起點,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初步形成自主産權的燃料電池發電關鍵技術,不僅可以使我國在燃料電池發電技術領域與國外的差距大大縮小,而且,對國家電力公司進行發電系統的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形成高新技術産業、實現跨越式發、提高國際競争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6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在我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未來二十年,随着我國"西氣東送",全國天然氣管網的不斷完善及液化天然氣(LNG)的廣泛應用,燃用天然氣的燃料電池發電将會有很大市場。煤層氣也是燃料電池的理想燃料。我國豐富的煤層氣資源也将是燃料電池發電的巨大潛在能源之一。燃料電池可與常規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結合,形成更高效率的發電方式。與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結合,形成數百兆瓦級的大型、高效、低污染的中心發電站,比IGCC效率更高,污染更小。

燃料電池可與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結合,在高出力時,利用電解水制氫,低出力時用燃料電池發電,達到既儲能,又高效發電的目的。采取氣化或厭氧處理的方法将生物質變為燃料氣,通過燃料電池發電,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對一些經濟欠發達但有豐富的沼氣資源的地區,利用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有可能更有有效地解決這些地區的電力供應問題。

2.7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

在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在MCFC和SOFC技術方面,國外已分别示範成功了2MW和100KW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而我國在這方面才剛剛起步,2000年才可望研制出2KW左右的試驗裝置。在PAFC和PEFC技術方面,國内與國外的差距更大。倘若我們現在不開始研究開發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等到燃料電池完全成熟後再引進,不但會受制于人,還将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更談不上盡快形成燃料電池發電的産業化。若不能形成燃料電池的産業化并在電力系統廣泛應用,那麼,也談不上提高發電效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隻有從現在開始,在國外的基礎上,高起點研究,經過10-20年的努力,有可能在國電公司形成燃料電池的産業和廣泛的商業應用。

2.8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迫切要求

分散式電源作為大電網的有效補充己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而電源提供者的多元化更是一種趨勢。我國電網的容量大、技術水平和可靠性還較低、抵禦各種災害的能力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小型高效的燃料電池分布式電源随着技術的商業化市場潛力巨大。

倘若電力系統不及時進行研究開發,在未來幾年内,有可能被國外企業和國内其它其它行業或民營企業占領燃料電池分散電源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電公司既是用戶,又是開發者。對于燃料電池這樣重要的發電高新技術,應不失時機地着手研究開發,聯合國内一些基礎研究單位,争取納入國家的攻關計劃,獲得國家支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形成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研究開發的優勢,開發燃料電池發電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形成國電公司的高新技術産業,既可優化調整電力結構,又能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

3國外燃料電池發展計劃及商業化的預測

研究美、日、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燃料電池的發展進程及商業化的預測,對我們制定燃料電池的發展戰略和預測應用前景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1美國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研究開發狀況

(1)美國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計劃

1997年,美國總統克林頓頒發了"改善氣候行動計劃",燃料電池被确定為一項關鍵技術,聯邦政府為此制定了一項"美國聯邦燃料電池發展計劃",目的是通過燃料電池的商業化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這項計劃中,對每一個燃料電池的新用戶資助l000/KW的優惠。結果,僅在1998年,就有42台200kwPAFC發電機組投入運行。

美國政府鼓勵在一些對環境敏感的地區建立燃料電池發電站。此外,政府已促使美國所有的軍事基地安裝200KW燃料電池發電機組。通過這些措施,加速燃料電池的商業化,并提高國家能源的安全性。美國政府投入巨資研究開發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保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随着商業化過程不斷深入,将逐步形成新的高技術産業,為美國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美國DOE的燃料電池發展計劃如下:

PAFC己商業化,不再投入資金進行研究開發。PAFC目前的發電效率為40%一45%(LHV),熱電聯産的熱效率為80%(LHV)。

已完成250KW和2MWMCFC的現場示範,預計2002年進行20MW的示範;2003年左右,使250KW和MW級MCFC達到商業化;2010年,燃用天然氣的250KW一20MWMCFC分散電源達到商業化,100MW以上MCFC的中心電站也進入商業化;2020年,100MW以上燃煤MCFC中心發電站進入商業化。MCFC技術目标是運行溫度為650℃,發電效率達到60%(LHV),組成聯合循環的發電效率為70%(LHV),熱電聯産的熱效率達到85%(LHV)以上。

目前,己完成25kw和100kwSOFC現場試驗,正在進行SOFC的商業化設計。預計2002年左右,進行MW級SOFC示範;2003年左右,100kw一1MWSOFC進行商業化:2010年,250kw一20MW燃用天然氣的SOFC以分布式電源形式進入商業化,100MW以上燃用天然氣的SOFC以中心電站形式進入商業化;2020年,100W及以上容量的燃煤S0FC以中心電站的形式進入商業化。SOFC技術目标是:運行溫度為1000℃,發電效率達到62%(LHV),組成聯合循環的發電效率達到72%(LHV),熱電聯産的熱效率達到85%(LHV)以上,燃煤時發電效率可達到65%(LHV),這一目标預計2010完成。

美國是最早研究開發PEFC的國家,但在大容量化和商業應用方面已落後于加拿大。目前美國生産的質子交換膜仍居世界領先水平。美國在PEFC的開發方面是面向家庭用分散式電源,實現熱電聯供。PlugPower公司與GE合作,計劃2001年使10kwPEFC進入商業化,價格達到S750-1000/kw,大批量生産後,使PEFC的價格達到$350/kw。

(2)市場預測

美國能源部(DOE)對美國潛在的燃料電池市場的預測認為:在2005年一2010年,美國年需求燃料電池發電容量約2335MW一4075MW。現在美國的燃料電池年生産能力為60MW,商業化的價格為$2000一$3000/kw,若年生産能力達到100MW/a,商業化的價格則可達到$l000-$1500/Kw。若能達到(2000-4000)MW/a的生産能力,燃料電池的原材料費僅$200一$300/kw。那麼燃料電池的價格則有可能達到$900-$l100/kw,此時可完全與常規的發電方式競争。

3.2日本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發展進程及應用前景預測

(1)發展進程

日本在PAFC研究方面,走的是一條引進合作、消化吸收、再提高的路線。1972年東京煤氣公司從美國引進兩台PAFC燃料電池發電機組,大阪煤氣公司也在1973年引進兩台PAFC機組。日本政府于1981年設立了以開發節能技術為宗旨的"月光計劃",燃料電池發電是其中一項重要内容。此後,日本國内的電力公司、煤氣公司和一些大型的制造廠紛紛投入燃料電池的研究開發,并與美國IFC合作,使日本的PAFC得到更大的發展。目前,日本的PAFC技術已趕上了美國,商業化程度超過了美國。5MW(富士電機制造)和11MW(東芝與IFC合制)均在日本投運,日本公司制造的PAFC機組已運行了近100多台。

日本有關MCFC的研究是從1981年開始的,通過自主開發并與美國合作。1987年10kwMCFC開發成功,1993年100kw加壓型MCFC開發成功,1997年開發出1MW先導型MCFC發電廠,并投入運行。MCFC已被列為日本"新陽光計劃"的一個重點,目标是2000年一2010年,實現燃用天然氣的10MW一50MW分布式MCFC發電機組的商業化,并進行100MW以上燃用天然氣的MCFC聯合循環發電機組的示範,2010年後,實現煤氣化MCFC聯合循環發電,并逐步替代常規火電廠。

日本的SOFC技術也是從1981年的"月光計劃"開始研究的,立足于自主開發。1989年一1991年,開發出l00W一400WSOFC電池堆,1992年一1997年開發出l0kw平闆型SOFC。SOFC的研究進展也遠遠落後于NEDO原來的計劃。"新陽光計劃"中預計2000年一2010年,使SOFC達到MW級,并形成聯合循環發電。日本的PEFC也被列入"新陽光計劃",目前開發的容量為(1-2)kw。

(2)政府采取的措施

日本政府在"月光計劃"和"新陽光計劃"中,先後資助了3台200kw、2台lMW和l台5MW的PAFC;1台100kw和1台1MW的MCFC示範電站研究開發、建設及運行。

在通産省和NEDO的統一組織和管理下,使公用事業單位(電力公司和煤氣公司)和開發商及研究單位緊密結合,實現燃料電池研究開發和商業示範應用一體化。日本電力公司和煤氣公司,過去十年來安裝了約80多台燃料電池機組,裝機容量達到20.1MW,燃料電池及電廠的費用主要由業主承擔,但是制造商和政府也各承擔一部分。這種政府和企業聯合研究開發的方式促進了日本燃料電池的發展。使用燃料電池發電享有許多優惠政策:燃料電池的相關設備,在未超過一定規模時,其工程計劃僅須申報即可動工。對500kw以下的常壓燃料電池生産與使用的審批手續大大簡化。在醫院、旅館、辦公大樓等安裝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組,政府提供的經費資助。新建的燃料電池發電設備享有10%的免稅額,并獲有30%的加速折舊。對裝設于電力公司或自備發電用的燃料電池項目,日本開發銀行将提供投資額40%的低息貸款。

(3)市場預測

1990年,日本通産省發表了"長期電源供需展望"報告,預計日本國内的燃料電池發電容量到2000年約2250MW;2010年約10720MW,電力系統用5500MW,其中約有2400MW是MCFC和SOFC高溫型燃料電池;2010年煤氣化MCFC和SOFC達到實用化;發電效率達到50%一60%。由于燃料電池發電技術仍有許多技術上的難題沒有突破,進展速度低于預期值,因此日本目前已将原目标做了修正,預計2000年燃料電池裝機容量将達到200MW,其中分布式電源l12MW,工業用熱電聯産型為88MW;2010年将達到2200MW,其中分布式電源型為735MW,工業用熱電聯産型為1465MW。

3.3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進程

目前,歐洲的燃料電池發電技術遠遠落後于美國和日本。80歐洲又重新開始研究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它們采用向美國、日本購買電池組,自行組裝發電廠的方式來發展PAFC發電技術。1990年成立了一個"歐洲燃料電池集團(EFCG)"。意大利已完成了一座1MW的PAFC示範工程,由IFC供應,BOP由歐洲制造。意大利、西班牙與美國IPC合作,于1993年在米蘭建了一座l00kwMCFC電廠,1996年投運。德國正在開發250kwMCFC。德國西門子公司于1998年收購了美國西屋公司的管形SOFC技術後,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平闆型和管形SOFC技術。

加拿大在PEFC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在繼續開發交通用PEFC的同時,目前也将PEFC應用于固定電站,已建成250kwPEFC示範電站,目标是在近幾年内使250kw級PEPC商業化。澳大利亞在1993年一1997年,共投資3000萬美元,研究開發平闆型SOFC,目前正在開發(20一25)kwSOFC電池堆。韓國電力公司于1993年從日本購進一座200kwPAFC進行示範運行。

3.4國外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經驗總結

回顧國外燃料電地發展的道路,有許多值得我們吸取和借鑒的經驗。下面歸納幾點:


?美國在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方面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除了雄厚的财力之外,還有三方面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将燃料電池發電技術視為提高火力發電效率、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的"改變氣侯技術戰略"中,并大力投入資金和力量研究開發;二是燃料電池技術提高到"國家能源安全并大力投入資金和力量研究開發;二是将燃料電池技術提高到"國家能源安全關鍵技術"的戰略高度,DOD和DOE均投入資金研究開發;三是對燃料電池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希望能形成新的高技術産業,給美國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和企業共同投入資金研究開發,力圖保持領先地位。


?日本走的是一條通過與美國合作、引進技術并消化吸收實現産業化的路線,并在PAFC的商業化方面己超過了美國,在MCFC的研究開發方面也接近美國。成功的重要經驗也是政府對燃料電池給予高度重視,先後列入了"月光計劃"和"新陽光計劃",大力投入研究開發。另一條經驗是研究機構、企業和用戶聯合,組成從研究、開發到商業應用一體化集團,既承擔研究開發的風險,也享受成功的優惠。


?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PEFC方面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隻要堅定不移地進行研究開發,一個小公司也能在10-20年内成為舉世矚目的燃料電池技術擁有者。


?燃料電池起源于歐洲,但是,現在歐洲的燃料電池技術已遠遠落後于美國和日本。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業對燃料電池發電技術重視不夠。目前,歐洲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成立了-個燃料電池發電技術集團,引進美國、日本的技術,并進行研究開發。


4各種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綜合比較

(1)AFC:與其它燃料電池相比,AFC功率密度和比功率較高,性能可靠。但它要以純氫做燃料,純氧做氧化劑,必須使用Pt、Au、Ag等貴金屬做催化劑,價格昂貴。電解質的腐蝕嚴重,壽命較短,這些特點決定了AFC僅限于航天或軍事應用,不适合于民用。

(2)PAFC:以磷酸做為電解質,可容許燃料氣和空氣中C02的存在。這使得PAFC成為最早在地面上應用或民用的燃料電池。與AFC相比它可以在180℃一210℃運行,燃料氣和空氣的處理系統大大簡化,加壓運行時,可組成熱電聯産。但是,PAFC的發電效率目前僅能達到40%一45%(LHV),它需要貴金屬鉑做電催化劑;燃料必須外重整:而且,燃料氣中C0的濃度必須小于1%(175℃)一2%(200℃),否則會使催化劑中毒;酸性電解液的腐蝕作用,使PAFC的壽命難以超過40000小時。PAFC目前的技術已成熟,産品也進入商業化,做為特殊用戶的分散式電源、現場可移動電源和備用電源,PAFC還有市場,但用作大容量集中發電站比較困難。

(3)MCFC:在650℃一700℃運行,可采用鎳做電催化劑,而不必使用貴重金屬:燃料可實現内重整,使發電效率提高,系統簡化;CO可直接用作燃料;餘熱的溫度較高,可組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使發電容量和發電效率進一步提高。與SOFC相比,MCFC的優點是:操作溫度較低,可使用價格較低的金屬材料,電極、隔膜、雙極闆的制造工藝簡單,密封和組裝的技術難度相對較小,大容量化容易,造價較低。缺點是:必須配置C02循環系統;要求燃料氣中H2S和CO小于0.5PPM;熔融碳酸鹽具有腐蝕性,而且易揮發;與SOFC相比,壽命較短;組成聯合循環發電的效率比SOFC低。與低溫燃料電池相比,MCFC的缺點是啟動時間較長,不适合作備用電源。MCFC己接近商業化,示範電站的規模已達到2MW。從MCFC的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看,MCFC是将來民用發電(分散電源和中心電站)的理想選擇之一。

(4)SOFC:電解質是固體,可以被做成管形、闆形或整體形。與液體電解質的燃料電池(AFC、PAFC和MCFC)相比,SOFC避免了電解質蒸發和電池材料的腐蝕問題,電池的壽命較長(已達到70000小時)。CO可做為燃料,使燃料電池以煤氣為燃料成為可能。SOFC的運行溫度在1000℃左右,燃料可以在電池内進行重整。由于運行溫度很高,要解決金屬與陶瓷材料之間的密封也很困難。與低溫燃料電池相比,SOFC的啟動時間較長,不适合作應急電源。與MCFC相比,SOFC組成聯合循環的效率更高,壽命更長(可大于40000小時);但SOFC面臨技術難度較大,價格可能比MCFC高。示範業績證明SOFC是未來化石燃料發電技術的理想選擇之一,既可用作中小容量的分布式電源(500kw一50MW),也可用作大容量的中心電站(>l00MW)。尤其是加壓型SOFC與微型燃氣輪結合組成聯合循環發電的示範,将使SOFC的優越性進一步得到體現。

(5)PEFC:PEPC的運行溫度較低(約80℃),它的啟動時間很短,在幾分鐘内可達到滿負荷。與PAFC相比,電流密度和比功率都較高,發電效率也較高(45%一50%(LHV)),對CO的容許值較高(<10ppm)。PEFC的餘熱溫度較低,熱利用率較低。與PAFC和MCFC等液體電解質燃料電池相比,它具有壽命長,運行可靠的特點。PEFC是理想的可移動電源,是電動汽車、潛艇、航天器等移動工具電源的理想選擇之一。目前,在移動電源、特殊用戶的分布式電源和家庭用電源方面有一定的市場,不适合做大容量中心電站。

5結論

選擇适合于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的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應綜合考慮以下幾點:較高的發電效率;環保性能好;既能作為高效、清潔的分布電源,又具有形成大容量的聯合循環中心發電站的發展潛力;既能以天然氣為燃料,又具有以煤為燃料的可能性;技術的先進性及商業化進程;運行的可靠性和壽命;降低造價的潛力;國内的基礎。綜合考慮以上幾點,對适合于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的燃料電池發電技術,提出以下幾點選擇意見:

(1)優先發展高溫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即選擇MCFC和SOFC為我國電力系統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這兩種燃料電池既能以天然氣為燃料作為高效清潔的分布電源,又具有形成大容量的聯合循環中心發電站(以天然氣或煤為燃料)的發展潛力。

(2)MCFC和SOFC各有特點,都存在許多問題,尚未商業化。若考慮技術難度和成熟程度以及商業化的進程,對于MCFC,應走引進、消化吸收、研究創新,實現國産化的技術路線,并盡快投入商業應用:對于SOFC,應立足于自主開發,走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的技術發展路線。

(3)随着氫能技術的發展,PEFC在移動電源、分散電源、應急電源、家庭電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和的市場潛力,國家電力公司應密切跟蹤研究。

(4)AFC不适合于民用發電。PAFC技術目前已趨于成熟,與MCFC、SOFC和PEFC比較,已相對落後。因此,AFC和PAFC不應做為國家電力公司研究開發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許世森,朱寶田等,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的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研究,國家電力公司熱工研究院,1999.12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844/